河南機關黨建網 文明創(chuàng)建 道德模范

第六屆省直“道德模范”王建國

時間:2020-04-09
來源:省直文明辦
分享到:

QQ截圖20200409144046

  王建國 鄭州大學法學院法學學科特聘教授

  主要事跡介紹(敬業(yè)奉獻類)

  該同志從事法學教育工作以來,堅持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追求崇高職業(yè)理想,秉持認真負責的職業(yè)態(tài)度,甘于無私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堅持教書育人原則,愛崗敬業(yè),勤奮踏實,追求上進,努力鉆研,積極獻身法學學術研究,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和法學科學研究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一、愛崗敬業(yè)忠誠于黨和國家教育事業(yè)

  作為一名共產黨黨員,該同志思想政治素質過關,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中事跡突出,具有良好綜合道德素質,充分體現(xiàn)黨員的先進性;組織紀律上,遵紀守法,模范遵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加強師德修養(yǎng),身體力行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著力將教師道德標準轉化為個人的內在品質;以身作則,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團結協(xié)作,和單位同事相處關系融洽,獲得單位老師和學生一致好評。

  二、無私奉獻積極主動承擔教學教改任務

  該同志作為鄭州大學法學學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堅持為本科生上課,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積極主動承擔教學任務,參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和發(fā)展事業(yè)。該同志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先后承擔過普招本科生、遠程教育的《法理學》、《法學方法論》;碩士研究生《法理學前沿》、《法律職業(yè)倫理與規(guī)范》、《法律方法論》以及博士研究生《現(xiàn)代西方法理學》、《法哲學》的授課任務。所擔任的遠程教育學院《法理學》、《社會生活與法律智慧》網上資源共享課在網上受到很多學生點贊。同時,遠程教育《法理學》還獲得了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的稱號。該同志面向遠程教育各專業(yè)學生開設的《社會生活與法律智慧》,理論內容深刻富有針對性,實踐問題切中肯綮解決實際問題對策方法應對性強,成為遠程教育學院選修人數最多的選修課程之一;該同志主講的《法律職業(yè)倫理與規(guī)范》課程,克服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單純道德說教枯燥無味的缺陷,運用政法機關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大量反腐敗案例,以案說法,警鐘長鳴,提醒法科學生未來職業(yè)生涯中一定要遵循正義理念,做清正廉潔法律人;該同志主講的《法律方法論》,組織教學方法科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深奧的法學理論問題結合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學生易于理解消化。該同志授課態(tài)度認真負責,注重課堂互動,授課效果良好,得到學生一致好評,網上教評優(yōu)秀。在教學獲獎方面,該同志獨著的教材《司法制度原理》2015年5月獲鄭州大學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并被列入河南省“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修訂版被列入河南省“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主編的《社會生活與法律智慧》作為全國高校法學通識教材2016年由中國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重印多次。2014年12月獲鄭州大學教學優(yōu)秀一等獎;2014年10月獲得了鄭州大學教學改革項目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嚴謹治學全身心投入法學學科學術研究

  注重科學研究,增強科學研究水平,是提高大學教育教學水平的需要,也是大學教師的一項重要責任。長期以來,該同志在法學研究工作中,刻苦鉆研,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研成績突出,獨著、主編或參編法學著作6部;在《法律科學》、《法學評論》、《法學》、《法律適用》等法學權威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在全國法學界同行中有較高學術威望。同時,該同志不僅自身注重法學理論的研究,還注重幫助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重視提高科研能力以及法學論文的寫作水平,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方面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積極爭取科研項目,是該同志科研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到鄭州大學法學院工作以來,該同志主持、參加國家、省部、廳級項目20余項,完成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后期資助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6項。目前參加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該同志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列寧民主法治思想研究》是鄭州大學法學院建院以來獲得的第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作為主要參加人參與了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教授主持的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的研究工作,這是一項為中央實施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咨詢的重大項目。此外,主持的橫向項目《社會生活與法律智慧》到賬資金60萬元,橫向《法治銀行研究》到賬資金100萬元,橫向項目《企業(yè)法治研究》到賬資金100萬元。所主持縱橫向項目到賬資金共計360余萬元。項目研究的實施,不僅鍛煉了法學學科團隊的教師隊伍,也為提高學校相關學術成果的社會影響和學校的社會聲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這方面,該同志的研究成果獲得了一系列榮譽稱號和獎勵。2017年5月獲得第九屆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稱號;2015年12月被河南省政法委聘為河南省法治智庫專家;2015年10月入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專家;2015年8月入選河南省政法委“雙千”人才計劃;2018年12月《中俄檢察制度比較研究》一書獲得河南省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6年7月《法治視域下公民主體意識研究》一書獲河南省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1月研究報告《中原經濟區(qū)建設的法治保障研究》獲得河南省人民政府發(fā)展獎三等獎,并被河南省人大采用;2014年7月《列寧檢察權思想理論研究》一書獲河南省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5月《列寧檢察垂直領導理論及其實踐價值》一文獲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基礎理論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9月獲鄭州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2013年9月《列寧檢察權屬性定位理論》一文獲得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成果獎二等獎;2012年10月獲得河南省高??萍紕?chuàng)新人才(人文社科)稱號;2012年9月《列寧的司法權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影響》一文獲得河南省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2010年9月《列寧論法官的選任》一文獲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09年9月《關注社會現(xiàn)實:法律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主題》一文獲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等。

  四、傳道授業(yè)解惑關愛學生成長

  作為專業(yè)教師,該同志堅持教書育人原則。該同志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恪守高教老師職業(yè)道德;從事教學注重思想教育與專業(yè)相結合,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而且兼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關心愛護每位學生;關愛幫助困難學生,深受學生尊敬和愛戴。所帶班級和學生獲得了各類獎項100余項;近五年來所帶研究生,有4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7人考取了國家司法資格。


相關鏈接